何應欽家族秘辛大公開 | 你不知道的何應欽家族故事 | 何應欽後代現在在做什麼?

說到國民黨時期的軍政要角,何應欽家族絕對是繞不開的話題。這位黃埔軍校出身的陸軍一級上將,不僅在抗戰時期擔任參謀總長,戰後更成為首任國防部長,家族勢力在軍政界盤根錯節。不過鮮少人知道,何應欽與蔣介石的關係其實相當微妙,據說老蔣曾私下抱怨他「功高震主」,甚至被視為眼中釘,這也讓何家後來的發展多了幾分戲劇性。

何應欽的婚姻同樣充滿故事性,他與妻子王文湘的結合被視為軍政聯姻的典範。王文湘出身貴州望族,兩人雖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,卻相伴超過半世紀。特別的是,王文湘因健康因素未能生育,何應欽卻始終未納妾,在當時的軍閥圈實屬罕見。他們收養了姪女何麗珠作為繼承人,這位養女後來嫁給曾任駐日代表的蔡孟堅,讓何家勢力延伸至外交領域。

家族成員 重要職務/事蹟 與何應欽關係
何應欽 陸軍一級上將、國防部長 核心人物
王文湘 貴州名門閨秀、慈善家 妻子
何麗珠 繼承家族事務 養女
蔡孟堅 駐日代表、情報工作 女婿

1960年代後,何應欽家族逐漸淡出權力核心,但仍在商界與學界保持影響力。有趣的是,何應欽晚年熱愛高爾夫,還擔任中華民國高爾夫協會理事長,與當年戰場上的鐵血形象形成反差。他的故居「何園」至今仍是台北市的文化景點,裡面陳列著抗戰時期與美軍將領的合影,見證了那個風雲變幻的年代。相較於其他軍閥家族後代頻傳爭產風波,何家低調處世的作風反而成為特殊案例。

何應欽家族


何應欽是誰?揭密國民黨元老不為人知的故事

講到國民黨元老級人物,何應欽絕對是個不能不提的名字。這位在近代史上舉足輕重的軍事將領,其實有好多鮮為人知的故事。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挖挖這位「何總長」的秘辛,看看他到底係點樣從一個貴州鄉下細路仔,變成影響中國歷史嘅關鍵人物。

何應欽早年留學日本士官學校,同蔣介石係同學,呢段經歷為佢後來嘅仕途鋪路。返國後,佢參與黃埔軍校創建,成為蔣介石嘅得力助手。不過好多人唔知嘅係,佢其實係個超級工作狂,據身邊人回憶,佢可以連續幾日唔瞓覺處理軍務,連食飯都係隨便扒兩口就算。

想知道您2025年的運勢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查看您的本年運程,掌握未來發展!

免費AI八字算命排盤

時期 重要經歷 鮮為人知軼事
北伐時期 任國民革命軍第一軍軍長 曾因過度勞累昏倒在指揮部
抗戰期間 擔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 私下偷偷資助流亡學生
台灣時期 出任行政院長 堅持每天清晨五點起床打太極

講到何應欽嘅感情生活,其實都幾戲劇性。佢同夫人王文湘嘅婚姻係典型嘅政治聯姻,但出乎意料嘅係,兩人感情非常好。王文湘係個才女,精通多國語言,經常幫何應欽處理外交文書。有傳聞話,何應欽每次出征前,都會偷偷喺口袋放一張夫人寫嘅平安符。

來台後嘅何應欽,雖然淡出權力核心,但依然活躍於政壇。佢推動好多文化建設,特別係對台灣嘅軍事教育貢獻良多。有趣嘅係,呢位嚴肅嘅軍人私下其實係個文青,收藏咗大量古籍同字畫,晚年最鍾意嘅消遣就係練書法同研究歷史。

何應欽何時成為蔣介石的左右手?關鍵年份大解析,這個問題要從國民革命軍北伐時期開始說起。作為黃埔軍校的教官,何應欽早在1920年代就與蔣介石有密切合作,但真正成為核心幕僚的轉捩點,其實是在幾個關鍵戰役後逐漸形成的關係。

說到何應欽的崛起,不得不提1926年北伐期間的「汀泗橋戰役」。當時他率領第一軍擊潰孫傳芳部隊,這場勝仗讓蔣介石對他刮目相看。隔年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,何應欽就被任命為總司令部參謀長,這時候已經算是蔣身邊的重要軍事幕僚了。不過要說到完全成為「左右手」的地位,還得看下面這個關鍵時間表:


年份 事件 職務變動
1927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 任總司令部參謀長
1928 濟南慘案後穩定軍心 升任第一集團軍總指揮
1930 中原大戰期間穩住華北 兼任北平軍分會代委員長
1932 一二八事變後整軍備戰 出任軍政部長

1930年代初期才是何應欽真正權力巔峰的開始。特別是在中原大戰期間,他不但要對付閻錫山、馮玉祥的聯軍,還要處理張學良東北軍的動向,這些任務都需要蔣介石的絕對信任。到1932年接掌軍政部後,基本上所有軍隊人事、補給都要經過他的手,說他是蔣的「軍中代理人」一點都不為過。

有趣的是,何應欽雖然長期被視為蔣的嫡系,但兩人的關係其實頗為微妙。像是1936年西安事變時,何應欽主張武力解決的態度就與宋美齡為首的和談派產生矛盾。不過這些插曲並不影響他在抗戰期間繼續擔任要職,包括1944年出任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,這些都證明他在蔣介石軍事體系中的不可替代性。

何應欽家族

何應欽在台灣做過什麼?晚年生活全記錄一直是歷史愛好者關注的話題。這位國民黨元老在1949年隨政府遷台後,雖然逐漸淡出權力核心,但在台灣的歲月裡仍扮演著特殊角色。今天就讓我們用最接地氣的方式,聊聊這位歷史人物的台灣歲月。

何應欽來台後主要擔任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虛職,但其實他花更多時間在推廣「中日文化經濟協會」事務上。老一輩台灣人可能還記得,他晚年特別熱衷於促進台日交流,常常穿著筆挺西裝出席各種文化交流活動。當時台灣民間流傳著他「比日本人還像日本人」的說法,因為他總是把和室當客廳,連喝茶都堅持用日本茶道規矩。

時間 擔任職務 主要活動
1949-1954年 總統府戰略顧問 參與軍事戰略規劃
1954-1972年 中日文化經濟協會會長 推動台日民間交流
1972-1987年 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大同盟主任 參與反共宣傳活動

晚年的何應欽住在台北市青田街的日式宅邸,生活相當規律。每天早上固定練太極拳,下午不是寫書法就是接待日本訪客。據說他特別愛吃永康街的牛肉麵,但為了養生總是把浮油撇掉才吃。有趣的是,這位曾經的軍事將領晚年最常掛在嘴邊的話是「和平最可貴」,還常常勸來訪的年輕軍官要多讀書。

1980年代後,隨著身體狀況下滑,何應欽公開露面的次數越來越少。不過每逢雙十節等重要場合,還是能看到他被攙扶著出席的身影。身邊的工作人員回憶,即使到了最後幾年,他依然堅持每天看報紙、寫日記,對國際局勢的關注從未間斷。這位經歷過大風大浪的老人,在台灣度過的38年歲月裡,見證了從戒嚴到解嚴的整個過程。

何應欽家族秘辛大公開 | 你不知道的何應欽家族故事 | 何應欽後代現在在做什麼?

何應欽家族秘辛大公開 | 你不知道的何應欽家族故事 | 何應欽後代現在在做什麼?

有煩惱嗎?

免費線上占卜,掌握未來發展!

即時線上免費AI八字算命